红色样板戏是怎样被搬上荧幕的?

发布日期:2024-12-22 02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07

红色样板戏是怎样被搬上荧幕的?

红色样板戏对年轻一代来说还是很陌生的,或许很多人对这段是有着浓厚的兴趣,今天通过样板戏《红色娘子军》的导演李文化讲述,了解样板戏是如何被搬上荧幕的。下面是李文化的实录:

当时《智取威虎山》的导演是谢铁期:摄影师是钱江;《红灯记》到八一厂拍,导演是成萌,摄影是张冬凉;而我(李文化)被江青指定到《红色娘子军》摄制组担任组长和摄影师(当时导演尚缺),负责与芭蕾舞剧团联系和《红色娘子军》的拍摄事宜。

在把《红色娘子军》搬上银幕的过程中,我担任了三个角色:

一、担任了《红色娘子军》摄制组的组长;

二、替代潘文展担任了《红色娘子军》的导演;

三、担任了《红色娘子军》的摄影师。

展开剩余78%

我集组长、导演、摄影师于一身,在把舞剧拍成电影的过程中忙忙碌碌,废寝忘食,连母亲去世都没有回去见上一面!当时的样板戏摄制组,不像故事片摄制组那么庞大、复杂,都要从零做起,从无到有。样板戏一切都是成型的、齐全的,从剧、导演、编舞到布景、服装、道具、音乐,等等,都是样板了,本不能再改动。照原样把戏搬上银幕,电影创作人员只要做到“源于舞台、高于舞台”和“三突出”,就算成功了。

为了把影片拍好,根据指示,我带全人员兼到了芭蕾舞剧团,住到剧团分出来的两间房子里,深入外体验生活,和演员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。同吃即在一个食堂买饭吃,同住即同住一个院里的宿舍楼,同劳动即同舞剧团里的“黑帮”每天早展一起打扫院子和厕所。有一次,舞剧团的领导刘庆棠看到我和部分创作人员,正在和“黑帮”一起打扫院子清理厕所,似乎觉得过益不去,说:“他们都是“黑帮’,你们何必和他们在一起呢?我给你们去说。”我摆摆手说:“这是工军宣队的指示,军队的优良传统,到哪儿都不能例外。”

我心里很清楚,我的主要任务是熟悉、了解、学习《红色娘子军》剧组的创作、生活、舞蹈语汇、音乐等,以便为《红色娘子军》的拍摄作好准备。我原来对舞剧一窍不通,经过一段时间在舞剧团里深入生活,逐渐体会到,拍摄舞剧与拍摄京剧和故事片不同。舞剧没有文学剧本。没有台词,演员从头到尾不说一句话,全部是用舞蹈语汇和演员一双传神的眼睛来表现内容,表现剧情。

《红色娘子军》这部舞剧,内容丰富多彩,故事情节引人入胜,斗争激烈,火爆、曲折,人物众多。这一切都是用舞蹈来完成,来体现的。而且,从头到尾一直有音乐伴奏、烘托。舞蹈、音乐必须融为一体,互为依存,互相配合。如演员在台上的一个重要造型,音乐必须给予重拍来配合,两者相互不能脱离,这也是舞剧中的一大特点。否则,即不能称其为舞剧。

要拍好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,必须学会舞蹈语言,懂得音乐,知道演员在剧中的一举手、一投足是表现什么——说的是什么话。只有把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的舞蹈语言学懂,并能融会贯通。了解音乐、舞蹈二者之间的关系,才能拍好这部戏。什么都不懂,上来就能拍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,除非是“神仙”。

我自知是舞剧的门外汉,决心从头学起,向舞剧团的编导、演员学习。舞剧团所有的业务活动,我是必到、必看、必学,必与编导学习。研究描摹舞蹈语言,力图找到电影和舞蹈表现之间的兼容和桥梁,寻找到最合适的电影表现形式。

经过几个月用心地仔细观察,我逐渐清楚了台上的舞蹈语言,越看越觉得有味道,越学越有收获。舞剧中的基本功是有限的,但运用其本功是无限的。演员的舞蹈,每个神态、动作,每个眼神都表现一定的内容,都蕴涵着灵妙的含义。同样一个舞蹈动作,不同时间、不同空间、不同内容,意思就不同,就看它放在哪儿,编导怎样解程。比如“倒踢紫金冠”,同样一个动作,编导说放在这儿是表现激列斗争,放在那儿是表现心情激奋快乐,如同作曲家创作性地运用“1234567”七个音符一样。

苍天不负有心人,渐渐地,我感到自己对舞剧有了一定的了解,开始思考舞剧如何和电影艺术结合表现的问题,怎样用镜头表现舞内容,这是一种新的尝试。

我在许多场合曾多次提到,并在此再次郑重声明:《红色娘子军》电影的导演是我,摄影也是我。我是总指挥,从全剧的练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,都是由我一人导演和摄影的。关于《红色娘子军》的报道有很多不实情况。

经过摄制组、舞剧团双方努力和艰苦奋斗,舞剧《红色娘子军》终于胜利完成了。在全国和国际上放映后,都得到了好评。我由衷始感到莫大的安慰!《红色娘子军》在几十年里,几经风雨,经久不衰。它那铿锵有力的乐曲、英姿飒爽的舞姿、同仇敌忾的革命情怀,一直激荡在人们的心中,成为一首荡气回肠的革命之歌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  • Previous: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Next: 下一篇:没有了